欧洲头号汽车制造商,终究是支撑不住了!
最新财报表明,德国大众汽车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出现了暴跌,幅度达63.8%。
与此同时,德国当地将裁员数万人的消息一经传出,便激起了工人们的强烈抵制。
实际上,自2020年起,大众集团在全球市场的年销售量便一直在同比下降。
2023年有过短暂回暖,可到了2024年,即便一再降价促销,成绩也远逊于2023年。
大众集团的一系列“自保”举措,实乃无奈之选。
大众在中国驰骋的数十载岁月里,桑塔纳、奥迪、保时捷等车型可谓家喻户晓。
如今,老牌车企都已“泥菩萨过江——自身难保”了,这届年轻人为何就是不买账?
大众汽车财报表明,大众在全球范围内第三季度的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了7.1%,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同比降低9.8%,利润同比锐减63.8%。
尽管美洲市场的销量有一定增长,然而鉴于其市场规模狭小,想要弥补中国市场销量下滑造成的损失,可谓是杯水车薪。
中国市场前三季度的销量在全球总销量中所占比例约为三成,不过同比下降了10.2%;仅第三季度,其销量同比降幅就达15%,堪称全球销量下滑最为严重的单一市场,犹如一颗曾经璀璨却逐渐黯淡的星。
大众于今年已两度下调盈利预期,而中国市场依旧呈现疲软态势。
于是,无怪乎有外国媒体戏谑道:
中国市场若蓬勃发展,旗下有着高端战略的子品牌奥迪就能持续收获颇丰,保时捷也维持住一贯的销量的话,大众便无需裁员了。
事实上,早在今年9月的时候,大众就已经公开宣称,其或许会关停当地的一家制造厂以及零部件厂,同时终止1994年签订的就业保护协议。
这份协议,原本是用来保障员工30年之内不会面临失业危机的。协议一旦终止,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,大批员工随时都可能被卷入裁员的漩涡之中。
若关厂计划进展顺遂,那这将成为大众自成立87年以来首次关闭其在当地的工厂。
大众集团于公开的电子邮件里表明,德国本土工厂的成本较预期高出了25%到50%。
显然,德国制造业的衰落与整个欧洲市场的残酷竞争,使得大众汽车只能采用简单直接的手段,达成最为迅速、有效的“成本削减”。
然而,10月28日大众汽车总部大会上,集团工会主席再度宣称,当地所有工厂均有被关闭的可能,裁员将达数万人之多,其余员工也面临降薪,无人能置身事外。
消息刚一传出,便受到了工人们强烈的抗议。
工会之前正与董事会协商新的劳资协议,提出加薪7%的方案,却遭到董事会断然拒绝。董事会称,不但要降薪10%,而且在接下来的两年内,涨薪也毫无可能。
这一回应,让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,工人们聚集起来,拉起横幅,占据工厂,甚至以罢工相要挟。
他表示,以往管理层决策出现的失误,不应让员工来承受结果,他呼吁:优先保障工人们的就业。
有业内人士表示,大众汽车内部人员架构臃肿不堪,众多工作了数十年的老员工薪资早就超出平均水准,早就该雷厉风行地开展一场人事变革了,冗余的人员架构必须加以精简。
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委员会成员称,大众在中国市场份额的流失,与新能源电动智能化发展的迟缓有着撇不开的关系。
大众作为老牌汽车制造商,其硬件质量自是无可置疑。
当下首要之事,便是加速软件智能化的研发进程,唯有如此,才不会与特斯拉、比亚迪以及中国新势力产生过大的差距。
TrendForce的数据表明,大众去年于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占有率大概为4.6%,这一数据与特斯拉的19.9%、比亚迪的17.1%相比,可谓是相去甚远。
去年6月,原CEO遭解职,新任CEO当务之急便是加速软件技术的开发。
市场竞争日益严峻,大众已没有大把的时间和金钱再耗费于重新尝试自主研发了。
于是,大众决定投入巨额资金,与新势力构建技术合作关系。
2023年7月,大众豪掷50亿元,摇身成为小鹏的第三大股东。
双方将着眼于中国市场,携手研发两款大众品牌的新能源车。新款车型预计于2026年与消费者相见,其在续航充电、智能驾驶、内饰等方面将会有明显的提升。
德国大众,身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汽车公司,是德国制造业的巨擘,也是高端品牌车企的典范。其严谨的工作态度恰似精雕细琢的工匠之魂,硬核的产品质量仿若坚不可摧的钢铁堡垒,值得人们肯定。
电动智能化的飞速发展,对软件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。与此同时,企业若要具备难以被超越的竞争力,就得在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,持续提高产能效率。
大众集团(中国)的CEO贝瑞德,立场早已经坚定不移地表明了:
2024 - 2025年乃是集团转型的关键阶段,为化解大众“数十年的结构问题”,已做好应对一切可能出现问题的准备。
他着重指出,当下大众燃油车的销量正在下滑,而电动车盈利能力欠佳,“盈利”已然成为首要目标,“降低成本”自是在所难免。
行业内有这样的猜测:说到裁员,CARIAD部门可能会成为重点对象。
CARIAD身为软件开放部门,重点是为集团给予智能技术方面的支持。
然而,在时任CEO赫伯特·迪斯的引领下,该部门既排斥技术外包,又不愿与苹果、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携手合作,反倒聘请了数千名工程师“关起门来单干”。
这般情形下,智能技术的研发不但耗资不菲,而且进度屡屡延迟。仅仅保时捷新车发布的延期,便带来了大约25亿欧元的损失,宛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,瞬间激起巨大的涟漪,这损失的数额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,压得人喘不过气来。
此外,CARIAD所开发的车载系统同样故障不断。也正因如此,CARIAD被外媒视作“IT项目的废墟”。
往昔的三年间,仅CARIAD这一个部门,便分别出现了33.95亿欧元、20.68亿欧元以及23.9亿欧元的严重亏损。如此巨大的投入始终不见收益回报,这是企业难以容忍之事。
在德国本土,大众拥有1.3万名研发人员。到那个时候,或许会有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工程师面临失业的境遇。
2023年时,大众便已开启“降本计划”:计划于2026年前达成降低成本100亿欧元的目标。
凛冬即将来临,这个汽车帝国何时才能冲破暗夜的笼罩,依旧是个未解之谜。
大众汽车目前深陷危机,中国市场,或许会成为其应对危机的关键所在。